“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,城外的人想冲进去,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。”
——钱钟书
钟书精神
提起钱钟书先生,应该无人不晓这位中国现代的文学巨匠,这句出自其作品《围城》中的名言也为世人广为传诵,钱钟书先生凭借其精妙绝伦的文学创作和学术巨著,已然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。钱钟书先生钻研学术的精神,也像一条蜿蜒无声的小溪,滋养着一代代怀揣文学梦想的学子。
缘会
01 也许这就是我与安国医院有缘
听说医院住了一位特别的患者——钱氏后人,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病区拜见。
钱阿姨是最后一位住在钱钟书故居的钱氏后代,今年已八十多岁高龄,因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一些慢性病现入无锡安国医院治疗。
初见面时,阿姨正坐在病床上与人微笑聊天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满头银发上,显得神采奕奕,阿姨见我进来热情地招呼我坐下。
“阿姨现在感觉如何?”
“好,很好,你看我的腿现在都不疼了”,阿姨说完拍拍自己的腿。
我自报家门后,不用说明来意,阿姨便与我侃侃而谈起来,也许阿姨早已习惯了平日里源源不断拜访的客人,但没想到住院期间还会有人追来吧。
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,还很开心的跟我谈住院时的趣事: “小张我跟你说啊,我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,我的血糖在家没有低于10(mmol/L)过,但那天来到安国医院,一测血糖就正常了,你说奇不奇怪,这也没什么科学道理可讲,也许这就是我和安国医院的缘分吧,所以我有什么不舒服就喜欢到这里来!”
钱阿姨这次还偶遇了多年未见的老友,并且两人住在同间病房相邻的床位,更巧的是她们是在同一时间入院,两人都不敢相信,这种奇妙的事情会发生。我不由地望向邻床,此时的陈阿姨还沉醉在梦乡,我们热火朝天的谈话对她并没有任何影响,听说陈阿姨曾毕业于浙江大学,也是一位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高知分子,这正所谓是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”。
“钱阿姨,该喝植化素果蔬汁了”,营养科王主任捧着一杯温热的植化素进来,“今天我帮您多加了些果蔬纤维,快趁热喝了吧。”
阿姨接过杯子,边喝边笑着对我说:“这是一位会动脑筋做事的人,为了帮我调好肠胃,没少费心思。还有针灸科的王主任, 灵活制定治疗方案,把困扰我很久的腿疼问题解决了,我非常感谢医院有这些用心做事的人,无论在哪个年代,这都是很难得的!”
传承
02 名人辈出 家学传承
从钱阿姨的言语中能感受到她是充满正能量的人,为人谦逊,但不吝于对人的夸奖,对后辈更是持赞赏和鼓励的态度,能感受到她身上的大家风范,我想这必定是家庭文化的基因传承吧。毕竟,在这种深厚的家学传承下,无锡钱氏家族几代人,都出现了有对社会颇具影响力的文政大家。
“现代人可能最熟悉的是我的伯伯钱钟书,但提起我的爷爷钱孙卿,老一辈无锡人都知道。”
钱孙卿是江南政界代表人物,曾任无锡市政协副主席、江苏省政协副主席、省工商联主任等职,在战争时期,他发动工商界完成27 架战斗机、10万石军粮筹捐等任务,为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,在危城之中从容调度,保护了全城百姓和工商业的安全,是无锡的民族英雄。
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,也是在文学界颇有造诣的人,16岁时就写下洋洋4万余言的《中国舆地大势论》,刊登在梁启超主编的《新民丛报》上,后来更成了儒学大家。
他们都曾与钱钟书同住在无锡新街巷30-32号的钱氏祖宅,钱钟书曾在此度过了自己的童年、少年和青年时代,梅花书屋是他学习的主要地点,也是见证重要历史时刻的场所,钱孙卿先生和荣德生先生曾在此商讨迎接解放无锡的事宜,并隐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,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方寸之间,皆充满了历史文化的气息。
使命
03 牢记祖训 诚心救人
“小时候一放暑假就回来看爷爷,会跑到各个房间找书看”。钱阿姨对祖宅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到处都有各样的书籍。
“两棵大树高粉墙,一条小河映花窗。江南处处有此景,难辨张家和李家。”杨绛先生也曾这样形容钱锺书少时居所。
然而,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,瞬息万变,老宅于时光的变迁中,无声地见证着一代代人文精神的诞生和衍化。这个承载着江南一带重要历史和文化的院子,竟也曾差点被现代化的高楼所替代。
关键时刻,钱阿姨挺身而出,牢牢守护住祖宅,并多方寻求帮助,最终才让祖宅免受拆除之命运,后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,也就是现在的钱锺书故居。
钱氏祖宅的会客厅取名绳武堂,有“传承祖训”之意,祖训是一个家族的精神传家宝,是引导后代人的精神导向。钱阿姨坚守了她作为钱家后人的使命。看着她清瘦笔挺的身躯,能感受到她曾经为守护家族祖宅时的坚毅之心。
此时我隐约听到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……”一定是新入职员工在宣读《大医精诚》选段,我恍然醒悟,这不正是医者的“祖训”么?安国医者一代代地将之传承,照亮每一位安国人的初心。安国医院自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,一直秉承“诚心救人”的理念,以“帮助慢性病患者回归健康”为使命,这是三代医者的传承,也是我们这代安国人应该坚守的精神。
这也正如钱阿姨对家族文化的守护与传承,或许,她所说的“缘”正是在此吧。